●毛卡,是一个岗,因为一个人而得名。 ●毛卡,是一个人,因为百姓对一个社区警察的爱戴和信任而得名。
在衢州江山,流传着社区民警毛建剑和辖区群众的故事。因为他姓毛,是江山市大桥镇省际公安防爆卡点的“卡长”,所以村民都亲切地叫他“毛卡”。毛卡和村民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一位69岁的老汉临终前对家人唯一的嘱咐是——一定让毛卡来家里吃顿饭;一个80岁的老大妈挎着篮子走了几公里的山路,为的是给毛卡送一篮番薯苗;一个13岁的小姑娘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毛卡要是开着摩托车经过一定会说:“来,上车,我送你回家。”…… 毛卡的故事在偏僻的山村中被人们口口相传,它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暖如春风。
警务室是毛卡的家
2000年以前,毛卡所在的省际卡点只有在遇到严重暴力性流窜犯罪时才临时用一下。2000年,在江山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的毛建剑毛遂自荐来到卡点,并在那儿建了一个农村警务室。由于毛卡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江山市公安局后来将该警务室命名为毛卡警务室。 12月11日下午,记者在离江山市40公里的平山自然村见到了毛卡和他的警务室。毛卡的皮鞋上盖着厚厚的一层泥,头发已经花白,黝黑的手上布满着老茧。他喜欢笑,一笑起来满脸的皱纹。已是冬天,警务室里却依然飞舞着苍蝇,毛卡有些不好意思地帮记者驱赶。如果不是身上的警服,他看起来和农民没什么两样。 毛卡警务室的院子里种满了萝卜、芥菜、大白菜、莴苣,还养着30多只鸡鸭和一条黑色的草狗,这些都是村民们帮毛卡张罗的。村民会经常到警务室来串门,顺便看看毛卡和院子里的蔬菜。“毛卡,院子里的草要锄了,我明天来弄弄。”“毛卡,白菜苗子长出了。下午要是天好,我们就整块空地种吧。”“毛卡,你放心出门,鸡鸭我帮你养着。” “调解和抓贼,毛卡在行;做这些农活,他不行,我们在行。”村民段新良热情地拉着记者,解释为何他们对毛卡那么好。 毛卡是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他在城里的房子很温馨,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在江山市广电局工作。但是,毛卡几乎不回城里的家,“警务室才是我真正的家”。2003年,毛卡的妻子周晓英来到警务室当保安,夫妻俩一起守护着大桥镇151个行政村的平安,成了远近闻名的“夫妻岗”。 毛卡像亲兄弟
“毛卡,是个大好人啊。”这是大桥镇的各村村民对毛卡最朴素的评价。记者问他们:“毛卡这个人怎么样?”他们回答道:“像亲兄弟一样。”兄弟一词恰如其分地掂出了一名警察在群众心中的沉重分量。 今年5月的一天,与警务室隔着一条马路的楼房里,平山自然村村民姜正君跑进警务室,焦急地说:“毛卡,我爸快不行了,他一直在喊你名字,过去看看吧。”姜正君的父亲姜维良身患癌症,今年3月已两次在江山城区的医院住院治疗。得知老姜生病后,非亲非故的毛卡经常带着东西去看他。老姜的女儿出嫁后与丈夫关系不好,经常回娘家。毛卡知道后,还特意给当地的村干部打电话,希望他们出面调解小两口的矛盾。 听到姜正君这么说,毛卡放下手头的活,一路小跑来到姜维良的床前。坐在床头,毛卡拉住姜维良干瘪的右手,俯身问道,“老哥,哪里不舒服啊,我给你揉揉。”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姜维良慢慢睁开眼睛,“毛——卡,你来啦。今天,就在家里吃顿饭吧。你不吃我的饭,我闭不上眼。”毛卡的眼泪在一瞬间夺眶而出。 城里生城里长的毛卡从来不把自己当作一滴金贵的油。以往在公安局办公室工作时养成的自带水杯的老习惯,一到农村警务室全改了。村民端过来的茶杯再黑,杯沿的污垢再厚,他也接过来豪爽地喝下;村民递过来的烟再差,哪怕是1元钱一包的,毛卡也乐呵呵地拿出自己的好烟,彼此交换着一支支地抽。毛卡知道,农民是最爽快的,也是最敏感的,哪怕他流露出一点点犹豫的表情,都会伤了他们的心。 然而,毛卡很少在村民家吃饭。“我去了,条件再差的村民,都会特别炒几个土鸡蛋,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反正警务室就在村里,回来吃也方便。”因为这样,姜维良几次要请毛卡吃饭,毛卡都没有答应。 这一天,毛卡留在姜家吃了晚饭,吃下满满一大碗米饭。毛卡后来说,当时心里头真难过啊,确实是吃不下,但是不想让老姜失望。那天晚上,69岁的姜维良安心地离开了人世。
最爱的是管“闲事”
“我这个人爱管闲事。”毛卡说。毛卡认为,当一名社区警察,做的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关系好了,什么事情都能办好。2000年,毛卡一来到警务室,便一头扎进了群众当中。 毛卡管的闲事往往是村民的烦恼事。在平山自然村,记者见到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水塘和旁边的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77岁的大妈毛玉梅到水塘挑水,和记者聊起了这塘和井的历史,“多亏了毛卡啊!”井叫“关家井”,400年前就有了,平山村村民喝水、洗衣服、灌溉全靠它。2001年,平山自然村只有3户人家,现在有60余户,3家企业,9个养猪场,300多人。塘水和井水渐渐不够用了,再加上村里地势高,它们面临着干涸的危险。村民都有心将塘和井扩建,“可是谁来出钱,谁又来牵头呢?”这个时候,毛卡出现了。今年年初,毛卡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的工作,动员大伙一起出力扩建水塘。他还向镇领导汇报,解决了水塘土地调换的问题。 今年3月,在毛卡的带动下,村民来到警务室,你三百、我五百地捐款。61户人家,一共捐了11310元。“关家井”被清洗一新,加深加固,水塘被扩建到20多平方米。村民自发地在它们的旁边新修了一块石碑,记录下水塘和井重建的过程,他们还给水塘取了一个新名字——“警民连心塘”。 毛卡为村民做了多少这样的闲事啊!“我们都在割稻子呢,饭店老板突然打电话来让我送几条鱼过去。我给毛卡打电话,毛卡二话不说就帮我送过去。”村民李菊枝是做鱼生意的,碰到这样的事情她一定能在毛卡那里得到帮助。村民的孩子放学回家没地方去,毛卡会把孩子领到警务室;村民为装修的价格问题与工人吵架了,毛卡赶到现场主持调解;村民的电话欠费被邮电所停了,毛卡主动上门找所长“说情”……7年来,他们夫妻俩受理群众报警求助300多起,为群众代办各类证件700余份,调解民事纠纷190余起,成功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毛卡从不认为这些闲事不属于警察的工作范畴,他说,社区警察只有做好了这些婆婆妈妈的“分外事”,才能做好警察的“分内事”。然而,家里人的闲事,毛卡是很少管的。毛卡不在时,妻子周晓英就留在警务室接待群众,记录群众的求助事项。“有一次我洗澡出来,发现门口好大一条蛇啊。毛卡就在不远的地方处理纠纷,可他就是不回家。我在浴室里躲了两个半小时呢。”周晓英说起这件事时,眼眶渐渐地红了起来。作为毛卡的妻子,周晓英受了太多这样的委屈,可是她依然理解并支持他,一些涉及到妇女的纠纷,周晓英还是毛卡最好的帮手。
毛卡的平安目标
毛卡从不轻易离开警务室,他说,经常有村民要上门求助,他不在不好。正因如此,他所在的辖区,许多村民都有不锁门就外出干农活的习惯。“没关系的,毛卡在这里,我们就很平安,很少有小偷光顾了。”村民段新良说。 前几年,大桥镇并不太平,由于地处两省接壤处,经常有外地小偷半夜骑摩托车到村子里偷鸡偷鸭,段新良家就被偷过3回,损失了五六十只土鸡。“现在不敢来了,连外省的人都知道我们这儿有个警务室,有个很好的毛卡。”自从毛卡来了后,段新良家再也没有失窃过。 在大桥镇,毛卡发动村民对当地的治安实行24小时动态控制,只要一有动静大家都行动起来,帮着毛卡抓坏人。一天凌晨2点,毛卡接到村民的电话,“你快来,有辆外地牌照的摩托车停了很久,会不会是来偷东西的?”毛卡拿起手铐冲出警务室,发现门口已经站了许多拿着锄头和镰刀的村民。毛卡和村民在摩托车旁守了整整两小时后,车主出现了,他被眼前的阵势吓了一大跳,慌忙解释道:“我不是来偷东西的,毛卡,我只是想电点鱼吃吃。”这名江西人来自和浙江相邻的玉山县,也认识毛卡。他后来说,毛卡这里的村民个个都像警察啊,难怪村里越来越安全。 毛卡说,看到群众们这么贴心待他,他还有什么不知足,还有什么不能付出?正如他所认为的“没有群众基础,公安工作是搞不好的”,毛卡为辖区村民所付出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治安管理工作中来。来到警务室后,毛卡在大桥镇顺利地建立起了村级“110”联动机制、村两级矛盾化解机制和边界村区域联防机制。2006年5月,毛卡接到群众报告,有一外地人偷完东西后跑了。他立即启动了村级“110”联动机制,组织村干部和村民进行布控,并及时与派出所联系。经半个小时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抓获贵州省福泉市犯罪嫌疑人刘光举,从而一举打掉了一个在江山疯狂作案数十起的“白闯”犯罪团伙。 现在,毛卡警务室辖区的刑事案件从2000年的33起下降到了今年的15起,可防性案件从21起下降到现在的7起。毛卡说,刑事案件还应该再少些才好,有了村民的支持,他相信能实现目标。
|